“數字城市”的主要應用為? (1)真實、全面、實時地了解城市現狀。城市空間覆蓋面積大,動態變化大,地上城市建設設施、地下城市管網錯綜復雜,城市關系到農、林、牧、副、漁、市政等方方面面,做到賬上有數是很困難的。真正做到對城市宏觀認識的客觀和真實,需要“數字城市”的信息集合方式和能力,及其它所特有的“身歷其境”虛擬實現技術。 “數字城市”可以將城市的復雜性整體客觀地展示給管理者,利于及時掌握情況、客觀分析問題和正確處理決策。在“數字城市”的支持下還可以在國土管理、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的各個階段和運行環節上使決策更合理,降低風險和避免決策失誤,保證城市發展的科學性。 (2)區域空間結構研究與土地利用。通過“數字城市”的支持研究區域性的城鄉空間組織,村鎮聚落模式,區域合作的內容與方法等;城鎮密集地區城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改善,研究土地資源與農業技術進步、城鄉結合、“環境共生”型聚居單元、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文化特色等;發現影響城市空間擴展的主要因素和城市空間發展規律,根據不同的城市地域特征尋求最優的城市擴展模式并指導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和規劃。 (3)城市結構與輔助城市設計。通過“數字城市”的支持對城市結構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研究建設用地的布局調整與合理利用;把開發計算機輔助規劃和規劃方案輔助決策系統作為“數字城市”的主要內容之一。 (4)城市改造與城鄉居住環境規劃。利用“數字城市”進行城鄉居住環境的比較研究,探索當前舊城整治中居住環境的有機更新、新城建設和新區開發中的社區環境模式、以及鄉村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居住環境問題與可能的改善途徑。 (5)城市環境保護與城鄉生態環境規劃。通過“數字城市”的支持檢測和跟蹤城市環境狀態;分析城鄉生態環境規劃、發展與保護的有效途徑;創造適宜的城市環境和城鄉生態環境。 (6)城市建設的工程規劃方法和動態監理機制。通過“數字城市”研究城市技術性基礎設施的綜合規劃方法,探索適合國情與地區特點的建設模式及城市建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途徑;在“數字城市”的支持下動態監理城市建設情況和實現城市動態更新。 (7)城市設施管理與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建設資源和設施分散于城市近地空間的廣大地域內,決策和管理層難以感性了解城市的自然環境、地質、工程、建設、交通的真實情況!皵底殖鞘小笨梢詫崟r的再現城市設施分布、利用現狀和城市交通現狀,實現城市動態管理。 (8)市政府輔助決策。通過“數字城市”,各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管理機構實現政府輔助決策。 |